之前看了幾本莫言的書,印象不是特別深刻
生死疲勞花了幾個星期,但不如秦腔讓我感動
最近看了新作蛙,深深折服於莫言的文筆
故事本身的緊湊,讓人不由得一口氣讀完一整本書
在一胎化政策下的農村,那些未能出生的嬰兒是不是都化成青蛙在哇哇哭泣著?
蛙跟娃諧音,在山東高密鄉是把蛙當成吉祥物的
青蛙交配後會生出千萬隻蝌蚪,符合求子的人心中的願望
莫言以自己當了一輩子婦產科醫生的姑姑為原型
描寫一胎化政策下的矛盾衝突,悲哀與無可奈何
萬足的姑姑萬心是高密鄉第一個婦產科專家
從她十七歲去省裡學過婦女衛生回鄉後,就成為鄉裡最權威的婦產專家
鄉裡原本都是由一些稱做"老娘婆"的老婦人充任接生婆
這些人一點不懂知識,不是直接坐在產婦肚子上擠壓、就是抓著最先出來的頭或手腳猛拉
姑姑一回鄉就當場踢走一個老娘婆,順利替一個高齡產婦接生一個男嬰
很快的姑姑英勇的事蹟就傳遍遠近鄉里,被廣大婦女神話了
那一陣子,很多人都慕名而來請姑姑接生,照姑姑的計算方式(跟人合作接生的算半個)
幾年下來就有兩千多嬰兒在她的手中誕生人世
隨著計畫生育的政策開始執行
姑姑的工作除了把嬰兒接到人間,還增加了消滅超額生胎的項目
政策規定每家只能生一個小孩,男女不論,懷第二胎的就要做人工流產
一開始是逼著家裡有很多小孩的男性到醫院做輸精管結紮手術
接著趁接生的時候給婦女妝上避孕環,如果還是懷了第二胎
就直接抓到醫院去做人工流產,無論懷胎月數
忠黨的姑姑自有一套理論,胎兒被生下來就是一個人,享有國民的權利
所以要達成一胎化政策,就是要想辦法把胎兒流產
這樣的政策在傳統觀念深厚的農村如何能執行?
農村的人第一需要人力、第二重男親女的觀念十分嚴重
所以第一胎是女兒的夫妻全家大小都會使盡辦法要懷上第二胎、保住第二胎
躲在井底的有之、藏在地窖的有之,往往被發現的時候都上演追逐戰
好幾位孕婦在追逐之間不僅是流產,也因為出血過多而死亡
也有的孕婦在壓力之下自動"投案",卻因人工流產失血過多死在手術檯上
即使背負著人命,姑姑仍然帶著民兵不屈不撓地執行著政策
很快的就變成鄉里人罵狗咬的人物
故事從一九七零年代敘述到現在,高密鄉已經成為青島的市郊
別墅一棟棟蓋起來,再也不是原本只靠農作生產的小村莊
萬足的同學們有的開公司、有的做生意,也不再是無知的頑皮少年
姑姑在獨身了數十年後,跌破所有人的眼鏡,嫁給了鄉中捏泥土娃娃的民間藝人
郝大手是被縣長表揚的民家藝術家,專門捏泥土娃娃,而且各個栩栩如生、絕不重複
姑姑在家裡搭了一個小房間,牆上釘成一格格小格子,裝著一個個泥娃娃
每個泥娃娃都有名字,是姑姑替婦女流產死掉的兩千多個娃娃……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分布不平均,資源如此,人口也是如此
人口膨脹的問題早在1798年就被英國的馬爾薩斯提出過,當時是認為糧食生產會不足
但糧食的成長由於農業技術突破、機械化,使得人口成長突破關卡一路向上
但中國大陸龐大的人口成長起來數字是很可怕的,人口成億的增加,產生的社會問題確實需要擔心
只是在完全不理會社會習俗、醫療資源的狀況下,強行替孕婦作流產手術,造成一屍兩命的結果,卻是相當悲慘的
莫言在某個訪談有提到過當年也曾因為解放軍的職位,而讓妻子去進行人工流產手術
"每個孩子的靈魂都是唯一的,都是不可替代的。被罪惡感糾纏的靈魂,是不是永遠也得不到解脫?"
在序言中莫言沉重地寫下"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書裡的姑姑年青時是個忠貞的黨員,自己就是唯物主義者,不相信甚麼報應
當農民們、產婦們哭喊著、詛咒著她不得好死、下地獄時,姑姑一點也不怕
但到老年,是因為接近死亡,所以開始被罪惡感糾纏;還是在回憶中被惡靈所魘,所以日日失眠?
即使如此,姑姑也頂多是替那些未能出世的嬰兒做泥土塑像,沒有想到那些失血而死的母親
我覺得這裡面最悲慘的就是那些女人,為了傳宗接代的傳統,一再拿生命去拼博
姑姑不是說生下來了就是有權利的人嗎?那為什麼因為流產失血而死的產婦沒有基本的生存權?
懷孕七個月的產婦逃到河邊最後流產死在河裡、自願去醫院做手術的產婦死在手術室
到這些女人就沒有基本的生存權利嗎?還是在農村,只有男人跟小孩有作為人的生存權?
一胎化的政策殺死的不單是無辜的胎兒,更連帶賠上很多產婦的性命(這樣不但阻止人口增加還減少人口了)
而做為製造胎兒共犯的父親,卻往往再娶第二個老婆,繼續生兒育女
或許這才是莫言說的"我亦有罪"吧
改革開放前的大陸農村受到層層單位的控制,所以農民不能任意遷徙,有助於一胎化控管
但現在狀況不同,如莫言在書中所寫,農民一旦可以到處移動,要生幾個孩子藏哪裡都抓不到
高官政要有錢人也可以包二奶三奶生到高興為止,唯有公教人員戰戰兢兢不敢違法多生
一胎化政策現在實行的成效早不如以往,對這個問題爭辯的意見也百家爭鳴
人口增加會造成會負擔,但是廣大的勞動力卻是大陸經濟成長的原動力
對於這個問題,莫言也無法回答,也不知道應該怎麼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姑姑在鼓吹一胎化的政策時,一直說減少人口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對地球的貢獻
但當中國急著一胎化的同時,已開發國家甚至台灣都忙著發育嬰津貼,拜託百姓多生養
這樣地球到底是會不會被人擠爆?究竟是應該要減少人口還是增加人口?
這個故事莫言原本是要劇作的題材來呈現的,但後來覺得太造作矯情
所以保留萬足劇作家的身分,由他用回憶姑姑的故事來描述小說主體
最後加上萬足創作的劇本,由於讀者已經看過小說,再來看劇本
就更能接受其中的諷刺、超現實的橋段,也不會覺得古怪或不自然了
劇本裡把重心放在代理孕母的故事,跟小說有一點不一樣
有錢有勢的人不但可以超生,還可以買女人來幫忙生,跟農村一胎化的故事對比
更加諷刺,更加表現社會的不公不義,同時也暗暗譏諷過去一意孤行的政策
為此牽連了多少生命,而今天又是怎麼一個局面?
- Oct 14 Thu 2010 06:42
莫言新作 - 蛙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